去年8月2日,汕尾市城区首批6条路段共个路内停车泊位启动收费运营,标志着汕尾正式开启路边停车收费模式。
一年过去了,市民对此反应如何?路面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南方+记者实地走访路边停车收费路段寻找答案。
停车不再“一位难求”
8月1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文明路、通港路、凤苑路、成业路等路段,发现路边有不少空置的停车泊位。“以前在这条路上转悠几圈都不一定能碰上一个空位,只能把车停得老远再走过来。”在通港路,前往中国银行办理取款业务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停车收费以后虽然需要支出一部分费用,但不用担心找不到车位,方便了不少。
通港路上空置的停车泊位。
智慧交通停车管理员告诉记者,以凤苑路段为例,该路段是盐町头小学、滨海幼儿园、一唯国际幼儿园以及金湖花园银湖小区、御景园小区出入的必经之路,停车位一直紧缺。每逢上下学高峰期,道路两旁停满了接送小孩的车辆,来晚了根本找不到停车位,交通拥堵情况十分严重。“路边停车收费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家长自觉做到‘短停快走’,有效调节了停车供需,多数家长表示支持理解。”
记者采访了位于该路段的一家餐饮店,店员表示,以前店铺外面的停车区域少,客人看到没车位就走了,客源也受影响。“自从实施路边停车收费后,路上少了很多‘僵尸车’,门口也基本都有空位,半个小时的免费时长对客人就餐来说也很便利。”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汕尾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年汕尾全市汽车保有量38.28万辆,净增长2.03万辆,增长率为5.6%。按照国家对于城市停车位的配套标准,汕尾尤其是市区停车位缺口巨大,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年底,汕尾市综合交通大会战智慧停车项目应运而生。“‘智能化管理+价格杠杆’是国内很多城市实现路内停车泊位规范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项目实施的初衷是引导车主‘短停快走’,减少‘僵尸车’长期占用车位,提高道路停车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项目实施主体汕尾市智慧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智慧交通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车主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