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大国重器“贴地飞行”!世界首套时速公里高速磁浮交通青岛下线
年7月20日,这是一个值得被世界交通史记载的日子——世界首套时速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
当5辆编组工程化列车鸣响汽笛、惊艳亮相,现场雷动起热烈的掌声。蓝色列车缓缓驶出,犹如光影精灵震撼人心,许多人掏出手机定格这一历史性时刻。
大国重器“贴地飞行”,从浮起来、动起来,到跑起来,飞起来,它刷新的是“地表”时速,擎起的是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的荣光与梦想。
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皆源于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与想象。
19世纪,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颠覆了几千年来的运输方式、生产方式。从此,技术的每一次跃升总是以追求速度与效率为牵引。
年,世界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问世。近两百年来,不同国籍的科学家致力于为轮轨列车提速。然而要让它摆脱地球引力,消除轮轨之间的机械接触产生的摩擦与震动,比登天还难。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以“中国高铁”为代表的高速铁路已经接近轮轨列车极限。
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肯佩尔第一次提出“电磁悬浮铁路”的设想,打破了“车”必有“轮”的常规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等待,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磁浮原理样车,建成了一条长米的试验线,证明了磁浮列车的可行性。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紧随其后,相继开始了磁浮交通技术的研发工作。
中国进入磁浮交通研究领域始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开展的是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研究。
在进入21世纪之前,各国关于磁浮交通研究均停留在试验阶段。
年12月31日,世界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高速磁浮交通示范线在上海建成通车。这是我国引进德国技术建造的第一条磁浮交通商业运营线,也是世界上第一段投入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浮交通线路。千米的时速,第一次真正刷新了人类地面交通的速度纪录。
此后在年,日本开通世界第一条中低速磁浮线路。
、年中国相继在长沙、北京开通2条中低速磁浮线路。
相比轮轨交通的出现晚了约年,磁浮交通的进展显得有些缓慢。
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它的成功研制,对于打造我国高端装备产业新引擎,形成轨道交通领跑新优势,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时速公里高速磁浮填补了航空和轮轨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可以助力形成航空、高铁、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层级完善、高效、灵活便捷的多维立体交通构架,丰富我国交通运输速度谱系,提高轨道交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我国高速交通领域先进优势,拉动高端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对于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01
有了高铁为何还要发展磁悬浮
谈及磁悬浮列车,许多人都以高铁的发展为参照进行比较。
纵观我国高铁发展史,从“一寸高速铁路都没有”,发展到拥有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从时速公里到公里,再到正在研发中的时速公里等级高速动车组,我国在高铁领域已经形成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运用经验。
国铁集团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12.10万公里增加到14.63万公里、增长20.9%;其中,高铁由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翻了近一番。“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
拥有世界最快高铁的中国,为何还要发展磁悬浮?
目前,高铁最高运营时速为公里,飞机巡航时速为-公里。时速公里的高速磁悬浮恰好可以填补高铁和航空之间的这段速度空白。
作为目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高速磁浮用于长途运输,可在大型枢纽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按实际旅行时间计算,在0公里运程范围内,高速磁浮是最快的交通方式。以北京至上海为例,加上旅途准备时间,乘飞机需要约4.5小时,高铁需要约5.5小时,而高速磁悬浮仅需3.5小时左右。发展高速磁浮,有利于抢占轨道交通技术制高点,保持我国高铁领域的领先优势,助力交通强国建设。作为一种国际尖端技术,高速磁浮是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一个“制高点”。
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的地理空间尺度的确需要这一速度段的载运工具,成为综合交通系统的一部分,使各种交通方式能够互补并互相衔接。
3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下达年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政策项目计划的通知》,对今年重点战略规划政策项目进行公示。在今年新开项目中,有一项为“京沪磁悬浮高速铁路工程研究”,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有具体线路走向的高速磁悬浮研究项目。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其中提到,要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
除此之外,多地政府也提出了高速磁悬浮规划。
安徽G60科创走廊
去年12月,安徽省提出“谋划研究G60科创走廊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争取国家在G60科创走廊布局高速磁悬浮交通通道,并先行启动合肥-芜湖(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试验工程研发建设,逐步推动G60科创走廊高速磁悬浮通道全线建设,实现区间内1小时通达。
今年2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年)》提到,要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其中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在广东省内的走向计划从韶关-广州-珠海,沪(深)广高速磁浮计划从汕头-汕尾-深圳-广州。
沪杭超级磁浮示意图
此前,广深高速磁悬浮已在进行研究论证。中国工程院对此开展了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初步确定四条备选方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到,将“积极审慎开展沪杭等磁悬浮项目规划研究”。
成都在东部新区的规划中将“聚焦国际铁路通道和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建设,前瞻性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其中前瞻性的交通基础设施有“预留以-公里时速直达重庆的超高速新制式铁路通道”。
海南省年曾研究海口到三亚新建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时速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就是备选方案之一。
丁叁叁透露,下一步的计划是修建一条实际的线路进行测试,线路长度至少需要50公里。“正在积极与各地联系,会结合地方政府和国家部委的情况统筹考虑,选择线路在何处落地。”
下一步,相关部委将统筹考虑,择机择地修建一条实际的线路进行测试,线路长度至少需要三地两站,距离约50公里。
02
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上海磁浮交通示范运营线采用德国技术,但对于悬浮导向等核心技术,德国方面并不同意转让,成套设备进口是唯一选择。
在此背景下,我国从“十五”开始,连续在四个“五年计划”中,对磁浮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