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住房供地不足人才吸引力下降,深圳如何打 [复制链接]

1#

深圳喊了两年的“二次房改”,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根据深圳近日发布的《深圳市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年,深圳计划供应建设用地公顷,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公顷。

按用地性质分,计划供应居住用地.2公顷(其中新供应.2公顷),占计划总量近25%;同时,计划供应产业用地不少于公顷,民生设施用地.8公顷,商服用地公顷。

.2公顷是什么概念?

去年,深圳计划供应居住用地共公顷,也就是说,今年这一指标增长近一倍;但相较于去年集中推出的30平方公里(公顷)产业用地,又未免“小巫见大巫”。

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所说,这或许意味着一个转折点——“深圳从今年起将开始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力度,以完成万套住房供应任务”。

图片来源:摄图网

几乎同一时间,深圳发改委公布的年工作计划提到,将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其中,将“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都市圈“扩容”呼之欲出。

不同政策的指向是相同的:对于“小马拉大车”的深圳,如何打破“天花板”?

最大缺口

今年3月,深圳楼市突然爆发,“8秒售罄”、“一夜涨百万”、“天价喝茶费”等消息接连爆出。高压之下的“炒房”引人思考:深圳的住房怎么了?

从供地结构来看,问题显而易见:深圳住房供地严重不足。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过去十年,深圳住宅用地成交面积.5万平米,居个城市倒数第四,不到北京10%、上海5.8%。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上来看,在深圳供地日趋紧张同时,分配给住宅的用地并不足以满足当地需求。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向城叔指出,深圳住房的土地使用比例只有不到20%,不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国际40%的标准。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深圳要在土地紧张的同时保证经济,一直采取保障工商用地的政策。”宋丁分析,“但是它的结果是,社会公益的欠账就非常大,造成了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大缺口,其中,住房是最大的缺口。”

如今,深圳到了需要重新进行选择的“十字路口”。

年,深圳启动新一轮住房体制改革,被认为是其自年以来的“第二次房改”。受外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