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汕特别合作区建区十年飞地经济模式初见成 [复制链接]

1#
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304149.html

深圳向东,.3平方公里的飞地——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山海相依,产城并进,生机勃勃。

回望年春夏之交,广东省委省政府落子布局,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寄望蹚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十年风雨兼程、十载披荆斩棘。从最初深圳经济特区“牵手”汕尾革命老区的两地合作共建,到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年)》赋予“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使命,深汕合作区初心如磐走在升级赶超之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昔日的红色热土已然变成创业热土,园区高楼拔地而起,科创企业争先进驻,名校名院接踵而来,三大攻坚行动加速推进,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体现湾区标准、深汕特色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勾勒成型,飞地经济模式初见成效。

从老区到特区:站在深圳肩膀上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杂草丛生、百业待兴,这是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副局长谢海彪十年前对深汕合作区的第一印象。

谢海彪原是汕尾市委组织部的干部。年3月,汕尾市公开选拔9名干部赴深汕合作区任职,他成为了最早一批参加深汕合作区开发建设的拓荒者。

与国内许多“飞地”一样,早期的深汕合作区按照“深圳、汕尾市分别选派干部,人事工资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的管理模式,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两市各有侧重,但在实际运作中,这种模式难以适应深汕合作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要求。

年9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赋予深圳市委市政府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社会事务,按照“10+1”(深圳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个由“飞出地”全面建设管理的“飞地”。

“没赶上40年前的蛇口,可不能错过今天的深汕。”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平凡表示,这儿像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哈工大集团在深汕合作区投资兴业,看中的正是比肩深圳的营商环境、无限可能的发展愿景。

伴随体制机制调整,深汕合作区迎来新的创业发展期,锚定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新兴城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如火如荼的建设画卷吸引了大批人才“孔雀东南飞”。

从冷门到热门:以产兴城凝聚澎湃发展动能

在一片工业化根本没有起步的荒芜之地,建设一座产业新城、滨海新区,规划工作首当其冲。

深汕合作区滨海地区城市设计项目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分析与总体规划类最高奖项杰出奖。在借鉴雄安新区等地区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深汕合作区总体规划(-年)纲要》纳入深圳第四版城市规划,斩获年度中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深汕合作区规划以“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布局城乡空间总体结构。其中,“一心”即围绕政务文化片区和高铁站片区形成的城市中心组团,“四组团”环绕中心组团布局,东部组团打造科教研发区和未来产业区,南部组团打造新兴海港商贸区和滨海生态旅游区,西部组团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北部组团打造康养度假区。

位于西部组团的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是深汕合作区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起步区,如今这里厂房林立、一地难求,已经引进了78个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

“自投产以来,公司产值稳步上升,年开始连年都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深汕特别合作区中瑞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说,公司作为首批进驻深汕合作区的企业,几乎见证了新城崛起的整个过程,也为当初提早进驻深汕合作区的战略布局欣慰不已。

“我们除在深圳保留了营销中心以外,研发、生产都搬迁到了深汕合作区,这是公司基于深汕合作区良好发展前景的战略布局。”迈瑞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胜说。

中瑞实业、迈瑞德是深汕合作区发力先进制造业、建设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区的缩影。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合作区坚持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目前已吸引96家企业入驻、其中8成来自深圳,全部达产后产值有望达多亿元。

当前,深汕合作区正重点建设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深汕海洋智慧港和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打造“一区一镇一港一网”四大产业平台,加快建立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从产业洼地迈向产业高地。

从追兵到尖兵: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和创新典范

深汕合作区所辖四镇属革命老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尚未起步,设立深汕合作区就是把特区搬到老区门口,推动与深圳一体化发展,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我们4个镇的基础教育一直比较薄弱,相对好的中小学都是民办的,高中一所都没有,留不住人才。”鹅埠镇蛟湖村村民叶子良说,去年家门口新建的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开学,大家都喜出望外,如今他的小女儿已顺利入学。

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只是深汕合作区引进深圳优质资源办学的一小步。百合外国语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校等知名学校相继签约落子深汕合作区。展望未来,深汕高级中学将于明年5月竣工交付,深汕高中园在建设3所公办高中,依托科教走廊还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教育小镇,构建从基础教育、特色教育、职业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全链条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深汕合医院——医院医院开工建设,深耕村、海逸村等11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同步推进……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深汕合作区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速让深汕人民享受和深圳同等优质的城市服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3年来,黑龙江、福建、广西、西藏、新疆、湖南等兄弟省市地区专程来深汕合作区考察,吸纳借鉴“深汕经验”。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化城市研究所研究员周礼红认为,深汕合作区在一块“飞地”上积极探索建设现代产业新城的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合作做出了创新示范。

春风化雨,沧海桑田。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肩负着打造新时代区域协作发展生动范例和创新典范的深汕合作区,正以赶考的心态、奔跑的状态,续写新的春天的故事。

(原标题《深汕特别合作区建区十年飞地经济模式初见成效:“飞”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石义胜林捷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