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新手上路
- 1
- 11
- 2020-03-27
|
1#
t
T
发表于 2022-10-10 01:45
|只看楼主
汕尾 一颗镶嵌在广东东南部的海上明珠 一个钟灵毓秀,充满活力的城市 汕尾宛如一个新生的稚童 走过少年步入而立之年 这个新生的城市 完成了蜕变 展现化茧成蝶的美丽 汕尾 也是红色文化的摇篮 正是有了无数前辈 不懈地努力和追求 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这20张红色文化名片 是我们汕尾的骄傲 红宫红场 是中国大革命时期 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人 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 第一个苏维埃*权的革命活动场所 红宫红场及保存的革命文物 犹如一篇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章 向人民展现革命先烈的光辉史迹 激励着后人沿着先烈开创的道路 奋勇前行 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 使汕尾走入了中国革命的典册 彭湃领导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府 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权 开辟了中国革命 以农村为基础走向胜利的道路 年10月初 南昌起义*南下海陆丰 当时周恩来身患疾病 来到金厢*厝寮村 受到地方*组织及*秀文家人 无微不至的照顾 周恩来病情好转后 乘木船渡海,安全抵达香港 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 位于陆丰玄武山旅游区内 当年彭湃、董朗率一万多人 向驻守在玄武山一带外围的保安团 发动猛烈进攻 收复碣石城 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 位于陆河县新田镇激石溪村 年激石溪农*建立 在区农会领导下 激石溪农*参加了多次战斗 年12月8日,香港沦陷 在周恩来的指示下, 文化名人何香凝、柳亚子 在中国共产*谢一超 和统战人士廖安祥的护送下 乘船从海路前往海丰 后住进港商杨胜昌的胜昌大院 田墘红楼 第七区苏维埃抗日合作*驻地旧址 因墙壁被刷成红色,故称“红楼” 年抗日合作*驻扎此地时 曾与日伪浴血战斗 合作*与日寇激战一夜 牺牲93人 红楼因此更富有革命纪念意义 汕尾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有众多闻名遐迩的红色村庄 其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我市省定的“红色村”共有八个 “中国核潜艇之父” 年3月12日 出生于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 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 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他参与完成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 《海陆丰革命歌谣》是一本红色歌谣集 它是海陆丰广大人民群众在 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斗争时间中 创作出来的文学形式 彭士禄,彭湃之子 年出生于海丰县城桥东社 是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 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 他的熠熠生辉的人生轨迹 被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年年辑入 年11月底至12月14日 中共江南地委在大安峒曹家祠 举行扩大会议 会议对建立大块山区根据地 准备迎接大*南下 解放全广东做了重要准备 铜锣寨村革命活动旧址 位于城区东涌镇铜锣寨村西边 该旧址原是唐氏宗祠 年大革命时期 至年解放战争时期 多位*和*队领导人 曾带领部队在这里 开展革命活动召开会议 进行*事训练等 威纪念亭位于龙山顶龙山中学校内 年8月3日张威在此英勇就义 年11月陆丰县人民*府 将此亭修葺一新 立匾将该亭命名为“张威纪念亭” 江南青年公学校本部旧址 位于陆河县城西北部河田镇中心小学 年3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决定在河田创办江南青年公学 培养革命干部 年7月上旬 江南青年公学第一期培训班正式开学 海丰总农会旧址 位于海丰县城东龙山西侧 东邻赤山约农会故址 海丰总农会切切实实为农民群众谋利益 因而深得人心,影响极大 红四师师部旧址 位于海丰县海城镇埔仔峒 浮潭村*氏祠堂 年3月,海陆丰县城陷落后 红四师辗转海陆丰和潮普惠之间 进行反“围剿” 同年4月,部队开赴莲花山区 师部设在*氏祠堂 并参加反攻海丰县城的战斗 失败后撤回埔仔峒 南侨机工全称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是抗日战争时期 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 华侨汽车司机和修理技术人员的通称 新加坡归侨张光旺就是其中的一员 投入抗战后 张光旺与战友一道无数次驾车运送物资 抢运了大量国际援华抗战物资 红四十九团团部旧址 位于海丰县*羌林场 朝面山大路下村,杨氏祖屋 年10月初 中国工农红*第六*第十七师四十九团 在海丰朝面山成立 郑振芬 年生于海丰县城高田社贫民家庭 年进海城民生布厂 做工时参加革命 年加入中国共产* 年12月,郑振芬赴瑞金 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当选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年反动*队进攻海陆丰根据地后 郑振芬及谢家五兄弟先后牺牲 后人称他们居住过的谢厝巷为五烈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