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凌晨4时,夜色仍浓,许多人还沉浸在梦乡中,而汕尾水产品批发市场正灯火通明,车来人往,迎来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
凌晨4时,汕尾水产品批发市场客流。记者跟着张记海鲜粥店的老板罗国杰走进水产批发市场,市场里随处可见的大小车辆,忙碌到不可开交的商户,人头攒动,一筐筐、一篓篓、一箱箱放着鱼类等各色水产品,与寂静街道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水产市场,砍价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开始了一天的繁忙交易。罗国杰说:“这种场面基本每天都是这样,大家都是早早往里赶。”
硬件提升赋能远洋捕捞新动力
当天凌晨1点,渔夫郭国东准时来到了汕尾渔港码头,一起出海的伙伴们早已在此等候。伴随着柴油马达的“突突”声,这艘拖网渔船驶向夜幕中的大海。
汕尾水产品批发市场摊位。汕尾市位于粤东沿海,一方面,虽然毗邻粤港澳大湾区,但在区域内深圳、广州等一线明星城市的映照下,汕尾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城市声量方面都异常的低调。另一方面,汕尾却拥有着长达公里的海岸线,以及建设深水码头、停泊万吨级货轮的天然条件;海岸沿线大量缓坡地、盐碱地,适合于发展临港工业。同时,优良的沿海水质,适宜的气候,让汕尾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经济发展优势。
渔业已经成为了汕尾市重要的第一产业支柱,据统计,汕尾市现有一级渔港2座,二级渔港5座,三级渔港4座,未定级渔港1座。
为了提高渔港发展管理质量,助力渔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汕尾市制订《关于汕尾市加快渔港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到年,完成建设1个示范性渔港(汕尾(马宫)中心渔港),1个区域性避风锚地(品清湖避风锚地),10个地方渔港(碣石、甲子、金厢、湖东、乌坎渔港、遮浪、捷胜、大湖、鲘门、小漠渔港)建设目标任务。
“要想富先修路,现代化的渔港,就是渔民群众通向致富的高速路。”汕尾农业局渔业科科长李景权说,除了渔港建设,目前汕尾市积极提供*策扶持,引导渔民配备先进高科技渔业设备。同时新建一定数量的渔船,加快推进生产工具的改造升级,提高更具经济效益的远洋捕捞作业能力,拓展深外作业空间。
完善产业链条推动高质量转型
捕捞量从年的14.58万吨,到年的58.4万吨,在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的展馆内,一组组数据见证汕尾市渔业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产业中隐藏的矛盾。
停靠在岸边的渔船。近年来,随着过度捕捞的加剧,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巨大打击。同时加之气候变化、污染等影响,也为汕尾市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管制捕捞,加强渔业市场管理,另一方面更要大力发展沿海养殖、深加工产业,推动海洋经济产业迈向高端。”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协会秘书长梁汉国表示。
目前,汕尾市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近30.1万亩,主要养殖方式为陆基海水池塘、普通网箱、工厂化养殖、海区吊养、底播增养殖、淡水池塘等。为加快水产品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汕尾市农业渔业部门引进美国黑石斑、龙虾、龙胆等名优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超过85%。同时推进健康养殖项目、良种苗场养殖、示范基地(场)等建设,加快水域滩涂、荒沙荒地和低产田的整治,挖潜改造池塘,修复及挖潜改造高位养殖池面积23万多亩,今年新建高位养殖池约亩。
汕尾海岸,受访者供图。“无论是捕捞还是养殖的渔业资源,要想提高附加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精细化加工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关口。”李景权介绍,近年来,汕尾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作用,变单一加工内销为精深加工外销转型升级,汕尾市集水产种苗繁育、饲料生产、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科研开发和国内外贸易于一体的水产产业体系,已颇具规模。
年10月,中国海博会在深圳召开。汕尾市抢抓这一历史发展机遇,绘就了海洋经济“两个集群”的新蓝图。他们一面依托中广核新能源、江苏中天科技、明阳智能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育做强做大海上风电带,带动高端海工装备研发,以期逐步形成集海上风电、零部件生产、整机组装研发制造、安装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一面引导国泰、五丰海产品基地等本市渔业龙头企业,对接华南师范大学汕尾小区(在建)等深港澳院校学术机构,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集海洋生物养殖、栽培、海洋生物精细加工、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研究、生产一体的,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全产业链海洋生物产业集群。
“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愈加壮大,将成为汕尾市的一面‘金字招牌’。”谈及汕尾海洋经济的未来,李景权满怀期待。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