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都市圈,正如春日朝霞般向我们走来
TUhjnbcbe - 2023/4/26 19:58:00
北京看手足癣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641.html

最近一段时间,“都市圈”成为继“大湾区”之后的一个热词。

说的主要是广东要加快建设广州、深圳、汕潮揭、湛茂、珠江口西岸等五个都市圈。

其实,这些年全国都在建都市圈,去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个《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年,都市圈同城化要取得明显进展;到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在全国层次,主要是首都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厦漳泉、苏锡常、济南、成都、宁波、青岛、西安等都市圈。

而珠三角,因为情况比较特殊,所以提出了大湾区概念,而且成为国家战略。

但在广东内部,还是将广州、深圳、珠西、潮汕、湛茂五个都市圈分设。

这其中有一个背景: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面地改市开始吧,地级市慢慢变成了我国行*体系中最强势的一个层级,县基本都附属于市。市里面,什么都好说,规划建设,甚至想设立个新的县级开发区、调整或割几个镇给开发区实管,市里搞掂就行。

但市之外,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有些高速公路到了市界,一边有路灯、三车道,一边却没路灯,两车道。有些交界处街道或道路,竟然出现不少“断头路”。

于是,十多年前,全国就强力推进都市圈或同城化、一体化、经济圈建设,比如广东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年年都举行联席会议,但收效甚微,除了交通规划、水污染治理上略有推进外,其它各方面仍然是各干各的。

甚至在一些方面还有离心力,比如产业引进,大家喊得热烈,其实都在防着对方将自己的优质企业抢过去呢。

现在要建都市圈,与以前的大湾区、同城化、一体化有何不同?

我想,这些概念绝不仅仅是定义的大与小,关键在于它们组织的功能及作用。

大湾区就不说了。那是范围更大的事。

都市圈与同城化、一体化很相似,但它们之间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查了一下,都市圈概念类似于城市群,但在空间尺度、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上都不同。有点象比较有独立性的卫星城跟母城组成的整体。如杭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空间范围较大,半径在公里以下。

“都市圈”暗含了“首位城市”的概念,即圈内城市间只能是“主机—-终端”的关系,发展结果不可能是各城市平等协调发展。

而同城化、一体化,均发育于城市群概念,几个城市因地理关系或地缘关系,组合起来发展。当然,其中也有一个核心城市,但是,几个城市中,是平等协调发展的关系,所以才有发展目标的同城化、一体化。

也就是说:

深莞惠同城化、一体化,讲求的是三个城市平等而协调发展。

深圳都市圈,突出深圳的主机和首位城市地位,发展方向及路径由深圳主导,而且影响范围还包括半径为公里内的河源、汕尾。

深圳加莞惠河汕四市的GDP占整个广东省的比重大约为40%,远远高于其它都市圈。

事实上,因为深圳发展速度与面积过小之间的矛盾,迫使它早早就实施了对外拓展的方略:深汕合作区。

但从整个区域发展的高度来看,这一国内首创的飞地经济步伐还是格局太小了。

因为城市发展资源的综合协调利用,肯定不能仅仅是借一片地增长GDP那么简单。

而且,这中间还隔着一个惠州市。

于是,从去年底开始,省里和深圳、广州两市就开展了都市圈发展调研,目的就是要突破区域化发展的瓶颈。将同城化、一体化这样区域化发展的模式1.0、2.0版,跨越到3.0版,让都市圈中的首位城市起到主导地位,强行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如何带动?

国家发改委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到,都市圈要加快推动中心城市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经济密度、增强高端服务功能,形成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中小城市土地、人力等综合成本低的优势,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以先进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

也就是说,中心城市以服务经济为主,创新研发;周边则承接产业转移,实行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

中心城市在这过程中要进行主导,包括加速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总的指导思想就是不能由内部城市以提供低地价免税收等抢优质企业,而是在形成更科学的利税共享、共同开发、联合招商、合理统计等机制基础上,让首位城市主导的同城化、一体化在市场的自由流动中自然而然形成。

都市圈最急迫的问题是产业转移及居住条件改善,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医疗配套。

显然,越靠近深圳的地区越受青睐。

这几年,临深的惠州大亚湾、惠阳及东莞的清塘凤长等地,都享受到了深圳客蜂涌而来的房价上涨潮。

但这还是民间或企业行为,配套服务严重不足,与首位城市要求相比差距太远。

深圳现在要做的就是按照产业及居民外迁方向,按照自己的标准与当地合作,进行居住、交通、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的规划安排,这就是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同城化。

可以这样说吧,这些年来一直都有关于深圳直辖的传闻,但传闻没有变成现实之前,借搞都市圈战略行直辖的发展之实,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在这过程中,无论是民众还是*府层面,可能都会出现一种可以想象得到的矛盾心态:既欢迎又抗拒。

毕竟地域差异、观念不同、利益分歧等等因素,使得以首位城市为主导的都市圈外拓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阻力。这种阻力,在深圳都市圈中的东莞和惠州两个次一级城市,还各不一样。毕竟两个城市的利益诉求不一样。

作为惠州,我想应该首先要做出一种姿态:那就是热烈欢迎。

再象当年惠州港与和*的合作那样扭扭捏捏,机会就失去了。要态度非常明确,主动上门对接,主动提供服务,主动进行调整。

其次,要不怕吃亏。

不要老想着深圳的产业转移及人口外迁到惠州会造成给当地资源的压力。以前曾有人说过:深圳人在惠州居住,却不在惠州消费,等于是在深圳生产价值,却给惠州转嫁了生活服务压力和成本。这话开头连我也接受了,其实,后来想想真的不是那么回事。成千上万的深圳人在惠州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就算是自然界的“候鸟”吧,我们不也一样抱欢迎态度吗?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的同时,不要老跟人家进行同类比较,比如深圳毫无疑问发展总部经济或创新研发中心条件优于莞惠两地,那么,莞惠两地作生产基地及生活服务配套园区,甚至后花园,也并无不可。何必非要跟深圳计较得失。跟大款交往,喝口人家剩下的汤都好过自己喝白开水。(这段话肯定有人强烈反对)

第四,要根据深圳的规划布局方向,调整自己的布局。

包括整个城市的定位,既要向深圳看齐,又要做好配角。比如深圳按现在交通及地缘条件,极可能看准了东莞滨海新区、惠州潼湖、稔平半岛及三市交界的坪新清地区,那么,我们就要及时依据各地的不同资源条件,作出定位调整,做好配套服务。

作为都市圈中的首位城市、主导城市,深圳也要有大担当、大作为,这当然首先应该体现在投入上,但更体现在格局上。

比如同城化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便捷,深圳应该牵头将三市交界处的断头路进行专题研究,看问题出在哪。甚至不妨主动跨过市界,将道路修通再说。比如深圳的早晚限行,其实限的正好是惠州和东莞车辆,因为那两个时间段,只有莞惠的车辆才正好需要进出,这不利于三地交往。因为早晚去深圳的,都是必须去的,无聊去玩的往往也不会在那段时间出车,所以特许莞惠小车通行,更显自己人的亲切。

最近引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市圈,正如春日朝霞般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