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美丽乡村,既要有农村面貌的‘颜值’,也要有村民增收的‘里子’,最终要达到‘八个美丽’标准。”这是被广东省汕尾市委书记张晓强称为“4.0版本”的美丽乡村。
沙土路变成沥青路、杂草荒地变身休闲公园、脏臭河道治理出小桥流水的乡韵、“空心村”蝶变成“网红村”……近年来,汕尾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充分发挥示范带示范引领作用,沿线乡村面貌和乡风民风发生巨大变化。
走进汕尾陆丰的金厢镇,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红色题材画卷在村居院落、村道两边的墙面上徐徐展开。金厢是一片拥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的群众曾保护南昌起义后来到下埔*厝寮村治病的周恩来成功在洲渚村海边渡海去香港,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希望之火。
如今,当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打造金厢银滩美丽景观,全面提升沙滩生态环境。多名画家在景观带重要节点周恩来渡海处、金厢银滩附近的房屋外墙上创作墙体彩绘,令金厢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汕尾陆丰金厢银滩美景。资料图片
去年“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每天到此旅游的游客达到两三万人次,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当地村民、商户吃上了“红色旅游饭”,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当地积极招商推介,投资签约总额达.84亿元,其中涉及金厢镇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约亿元,为金厢乡村振兴以及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故事处处皆是: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红海湾开发区东尾村、华侨管理区北坑村……红色村变成了红色景点,吸引游客重温海陆丰革命故事,红色村村民们每天都创造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兴旺。汕尾着力抓富民增收的乡村产业,推动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茶罐子”,使之成为老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位于汕尾陆丰碣石镇的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生态种植品质甘薯产业示范园、生态种植品质萝卜产业示范园、智慧农业全产业链及电商平台等,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想要自己创业,感觉农业挺有前景的,回来跟植物龙(公司)这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现在的收入还是挺可观的。”碣石镇上林村村民李佳逢年承包了亩土地种植甘薯,还入选了陆丰植物龙公司推出“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计划”。
“农户加入‘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计划’后,公司以较低的价格为他们提供种苗、水肥,并解决销售问题。生产中所需投入的资金可前期垫付,农户的积极性被激发,效率得到极大提升。”陆丰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资伟介绍,公司通过订单联结方式,带动农户户,土地联营入股带动农户52户,股份合作分红农户50户。联农带农人次达到10万余人次,带动农户户数达到余户,产业园内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元。
位于汕尾市城区红草镇的晨洲村,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蚝乡”,有多年养蚝历史。
“我们把蚝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来抓。”晨洲村委第一书记吴东介绍,村里做好“蚝”文章,拉动蚝养殖和蚝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畅通蚝产品出口外销渠道,形成蚝产业链。还通过举办蚝文化节、电商服务中心、“粤菜师傅”特色培训点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晨洲蚝”地理标志申报等措施,不断擦亮“晨洲蚝”品牌,被评为广东特色产业名村。“目前晨洲村蚝田面积1.8万亩,去年年产值突破4.6亿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实现了蚝民增收、蚝业增效、蚝村富裕。”吴东自豪地说。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裕口袋,更要文明脑袋。去年以来,汕尾市创新构建横向为“镇、村、组”、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网格员深入基层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宣传*策法规。全市多名机关干部“返乡走亲”,多名镇街干部“驻村连心”,多名村社干部“入网知心”,0多名基层*员“联户交心”。汕尾市绝大部分村、社区,成立了由老*员等组成的红白事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等,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民情地图”是汕尾探索基层治理数字化创新工作,包括城乡建设、民生应用、智慧*建、乡村振兴等应用场景。自上线以来,“民情地图”发挥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的作用,体现出“小应用、大作为”的成效。
在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下,汕尾市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走进海陆丰大地,越来越多的乡村由“一处美”变“处处美”,“一时美”变“时时美”,“外在美”变“内在美”,这片红色土地焕发了勃勃生机。
来源:《人民*协报》(年05月16日第01版)
记者:林仪揭春雁
新媒体编辑:*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