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如何破题珠江口西岸近邻不强,强邻在远
TUhjnbcbe - 2023/7/11 21:0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梁施婷广州报道

近日,广东省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简称“实验区”)。此前,中山和深圳一直推进“深中一体化”建设,两个城市以深中通道在珠江东西岸的着陆点进行布局建设。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表示,中山要抢抓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深中科技创新一体化,以“深圳创新+中山产业”为主导,助力深圳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山转化。

中山建设实验区不仅是对中山,对珠江口西岸城市也是一次重要发展机会。7月21日,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时表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呈现环布式发展,多中心的发展格局导致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三个城市(珠海、中山、江门)均需各自向外寻找发展动力。

“深中通道接通以后,相当于为珠江口西岸接通了与强邻合作的通道,一方面中山的桥头堡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能改变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缺乏源动力的格局。”马向明表示,通过推动广深以及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共同发展,环珠江口的发展实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跨江通道是珠三角超级都市圈的关键

南方财经:跨江通道的建设对于重塑珠三角城市群的功能和形态有哪些作用?为中山提供了怎样的机遇?

马向明:随着跨江通道的建设完成,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将会得到极大提升。珠三角属于多中心的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珠三角在高端功能竞争方面相对弱势。因此,跨江通道的建设将会在空间上进一步突破江河对珠三角城市发展形成的阻碍,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向超级都市圈的转化。

中山的机遇,要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上看。过去,珠三角的产业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为特点,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跟香港的联系,因此门户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引擎。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许多新兴产业都需要城市自主规划,形成自主创新的产业链条。在此背景下,深圳和广州已经成为珠三角发展的引擎。因此,深中通道的建设对中山最重要的意义,是直接连接了深圳这个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深圳和中山的空间距离被进一步缩短,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山的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更多机会。

南方财经: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过程中,中山与深圳在合作模式上可以有哪些创新?

马向明:此前,深圳与东莞形成了“研发+生产”“总部+基地”的合作模式,深圳与汕尾也以“飞地”的方式建设深汕合作区,两种合作方式都有其各自背景。深圳和东莞的交通便捷,市场要素可以自由流通,因此市场主体可以便利地组织行动起来。而深圳与汕尾合作,采用合作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行*上的连接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弥补空间上的距离。

我认为,中山可以学习深汕合作区的模式,加强与深圳*府间合作。一方面,深圳和中山之间虽然有了深中通道,但交通的连接还是有限的,要增强市场主体对中山的发展信心,中山还需要加强与深圳的管理合作,保证公共服务的水准,从而减少企业因距离、时间等经济成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深圳自身也存在空间的有限性,造成很多*府需要解决的问题很难在自身的空间里解决,从而产生了对外部空间的需求,双向的需求使互利合作有了基础。

中山要把深圳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加强与深圳的*府联动,通过合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这将给中山带来更强的发展动力。例如,以马鞍岛作为突破点,参考横琴与澳门的合作模式,双方共同成立机构,在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等方面赋予共同话语权。

南方财经:中山正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在产业合作方面中山和深圳各自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马向明:过去,珠三角大部分产业是通过转移发展起来的。以成本为导向的思路,产业从欧美、香港转移到深圳,再一步步转移到中山。如今,新兴产业的发展跟过去不一样了,新兴产业需要更多非破碎化的土地,以适合集群式的发展需求,产业与城市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进入标准化生产前,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不稳定导致需要在研发、测试、生产三地之间不断地来回调试。中山对深圳具有吸引力的一点就是,有临近的可整合的土地,既能满足调试,也能满足生产功能。

但在“双循环”大背景下,深圳和中山更应该采用联动的合作方式。中山未来应该发展中端产业,而不是相对低端的产业。中端产业与主城需要高频互动,所以空间距离不能太远。在规模上,中山也应该采用适中的成片开发的产业园区,与城市保持密切关系。

将“*金内湾”打造成增长新引擎

南方财经:“深中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给其他珠江西岸城市带来哪些经验?

马向明:中山和深圳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问题在珠江西岸城市是共通的。

一是中山与深圳的生产要素要便利流通。以主要的土地要素为例,深圳的企业大多数是在国有土地上进行运营,但中山大部分土地是集体用地,很多土地只能租不能卖。“深中一体化”首要解决的是要素的流通问题,珠江西岸很多城市也一样需要解决。

二是中山要大力提升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中山以往的公共服务是建立在本地城镇化的基础上,但中山如果要进一步对接深圳,必须打破以往本地化的服务供给思路,设立统一的服务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这也是珠江西岸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是中山现有的发展模式是形成于工业化时期,随着珠三角逐步走向后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要以人为中心、以创新为主线,形成社会各方面的运作规则,转变发展思路。

这三方面如果在“深中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有突破性推进,这将为珠江西岸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多借鉴。

南方财经: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该如何塑造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

马向明:从发展格局看,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呈现环布式多中心的发展。在这种结构下,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宜居品质比较好,结构比较稳定,但都市圈内部缺乏主导城市,要素的流动缺乏方向。过去,珠江口西岸城市群一直存在“近邻不强,强邻在远”的情况,珠海、中山与江门三个城市都需要各自寻找自己的发展动力,因此出现要素流动不活跃的特点。

珠海、中山、江门三大城市各自的优势和地位是不一样的,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让要素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带动整个都市圈的活力,打破现有的发展态势。而深中通道接通以后,相当于为珠江口西岸城市接通了与强邻合作的通道。一方面,中山的桥头堡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能改变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要素流动缺乏方向和源动力的格局。珠海因靠近澳门以及陆路联通香港,与港澳密切联系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江门通过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联通广州、深圳,也获得了新的动力。

未来,珠江口西岸城市不应该再去追求大规模的人口发展,而是要提高发展的品质。珠三角未来要形成新的核心,不应是以人口和经济总量为衡量,而是功能上的核心。

南方财经:加快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发展,对于提升环珠江口一体化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马向明: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各有特点。广佛通过同城化发展共同成为广州都市圈的发展核心;深圳都市圈是多中心、多节点的体系结构,因此对创新型行业比较友好;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是一种环布式的多中心结构,多源式发展。从经济总量上看,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与其他两个都市圈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一体化的进程以及都市圈的发育程度上,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也稍落后于其他两个都市圈。

都市圈的空间形态限制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比较难推进同城化建设,但在共性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上,三个城市可以共同谋划,不存在相互替代。比如,在供水、生态休闲产业方面,三个城市应该一体化考虑。另外,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单个城市比较难发展地铁,也可以通过发展城际轨道代替地铁。

通过三个都市圈的共同发展,环珠江口的发展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广东省提出“*金内湾”,关键在于从本质上改变珠三角只有广州、深圳作为核心城市的发展局面,将环内湾地区打造成为广东省的发展引擎,引领珠三角的发展走向高流动高质量。通过空间距离的缩短,减少城市之间的空间损耗,珠三角的发展将会更加一体化,城市创新的高频互动加强,珠三角真正从一个城市群成为一个超级都市圈,从而提升整个大湾区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梁施婷编辑:李振)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破题珠江口西岸近邻不强,强邻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