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张馨宁,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研发方向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北方人爱吃面
南方人爱吃粉
云南人爱吃米线
潮汕人却独爱粿条
如果一个中国人,说他是美食家,他没尝过这些面食,他就不叫美食家。
听说你也不能分清面条、线面、米粉、粿条、河粉,那就跟我一起来学习下。
01面条
主要原料:粉(小麦粉),水,盐,鸡蛋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
面条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花样繁多,品种多样。
02线面
主要原料:面粉
地区:福建
线面和面线则是同一种东西:用面粉,加盐发酵以后制成的极细的面条。这东西只在福建出产。面线不含碱,烧煮时候不用焯水,又因为加了盐,所以不需要过多烹饪,就有滋味在其中,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落汤不糊,香爽可口。因福州地方民间传说线面是九天玄女指点创制的,所以福州的线面工人拜九天玄女为“制面始祖”,家里供奉九天玄女神像。
线面的煮食方便简单,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待线面上浮后捞起,盛放在碗内,即倒入炖好的羊肉或鸡肉、上排等高汤,芬香味美。福州风俗,过生日时要吃线面煮成的寿面,一般用鸡汤,再加上两个鸭蛋,称为“太平面”,象征平安长寿;外出远行或迎送宾客,也要吃上一碗太平面,希望一路顺风和居家平安。
03米粉
主要原料:大米
地区:南方地区
米粉,中国特色小吃,是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美食,在云南称米线。米线其实是云南人对大米做的面条的专称,做法分为酸浆和干浆,形态上也可以分为宽米线和细米线。宽的类似于笔芯,细的接近绿豆粉丝。最近几十年,随着“过桥米线”一词被带到了全国各地。
米粉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和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而不是词义上理解的以大米为原料以研磨制成的粉状物料。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南方消费者)的喜爱。
米粉品种众多,可分为排米粉、方块米粉、波纹米粉、银丝米粉、湿米粉和干米粉等。
04粿条
主要原料:米粉,米浆
地区:闽南语系地区
分类:潮州菜、海南菜、汕尾菜
粿条是福建闽南地区,汕尾、台湾省,海南省、潮汕、等闽南语方言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粿条”一词是福建闽南地区和粤东地区的叫法,同属于闽南语系地区的海南省全省和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的客家人则将其称为“粄条”。
粿条与河粉看起来差不多,但是粿条不同于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弹性。
另外闽南、潮汕、汕尾、海南和台湾地区对于凡是用米粉为主料,面粉、薯粉等辅料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或“粄”。所以闽南语系地区的所谓粄、粿,实际就是别处所称的糕,但包括的范围又不单纯是“糕”。而用米粉调成浆蒸成薄片切成条状的叫做“粿条”或“粄条”,台湾也有称为“粿仔”或“粿仔条”的。而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可见到粿条,甚至成为当地的小吃,这是由于当时大量闽、粤移民把粿条带出去的。
05河粉
主要原料:大米
地区: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
分类:粤菜
河粉,是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区一种大众化的特色传统名吃之一,年左右源自广州沙河,因而得名。河粉是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而成。不同于“粿条”。
河粉是中国广东、广西和东南亚一带常见的一种小吃主料,河粉与米粉最本质的之别是生产工艺的不同,而不是根据所谓的“米粉是圆的,是细的,而河粉是扁的”判断。河粉是用专门的河粉机制作的,配有河粉专用磨浆机,是先把大米磨成浆,然后才经过河粉机加热成型,再分切而最终成为河粉的。而米粉机生产工艺一般较为简单,除了制作工艺上面来说以外,口感也是有所区别的,一个是比较劲道,另一个是比较柔软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