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地图知晓村情民意,一台手机实施基层治理。”1月26日,在汕尾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汕尾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叶红生这样描述汕尾市“民情地图”。
“民情地图”是什么?
汕尾市“民情地图”界面。
叶红生说,汕尾市“民情地图”不是一张普通简单的地图,而是创新政府服务管理基层的新载体,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打破了以往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治理模式,推动了基层网格“多网合一”“一网通管”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全科网格”工作矩阵,打通了基层服务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汕尾市“民情地图”分为图层子系统、网格化子系统、善美村居三大板块。其中,图层子系统主要展示区域概况、人员、网格、安全和党建等“五大主题”情况;网格化子系统主要是网格员开展巡查走访、事件上报、事件受理分拨和事件处置的工作平台;善美村居主要是面向群众开放的端口,发布政府工作信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之所以称之为地图,是因为“民情地图”引入了卫星图、矢量图、3D图,通过坐标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与政府服务各类要素(地、事、人、物、组织)的精准呈现。但其实,“民情地图”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化、全要素工作,既有行政侧的综合管理,也面向社会侧提供服务,覆盖政府职能多部门的业务工作。
“民情地图”咋来的?
年,汕尾市委、市政府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为契机,着力推动党委政府从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向“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转变,“民情地图”应运而生。
“民情地图”通过定位标识可查看水库基本情况。
“民情地图”除了汇集省有关部门分发的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市直单位共享的专题数据外,还包括网格员采集的数据和上报的事件。网格员可以随时随地更新补充“民情地图”中的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实时动态,全面实现村情民情“大数据”的精准采集和信息共享,以“小网格”推动“大治理”。
汕尾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林博府介绍,11月下旬,“民情地图”系统在陆丰市博美镇进行试点推广,打造了点石村和红下村两个试点村的大数据底座,这些数据包括矢量图、影像图、航拍3D图中的地理信息数据,类由16个行局提供的约14万条行局业务数据,网格员通过巡查走访收集到的约条网格数据,以及条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一标三实”数据,让每家每户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等信息一览无余。
“民情地图”给谁用?
“‘民情地图’不仅能‘看’,重要的是能‘用’。”林博府说。
各级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大屏等多种终端,随时随地查看“民情地图”,改变了原先主要靠看材料、听汇报、下现场的传统做法,更快速高效地掌握辖区内的村情民情和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真正做到底数情况全面掌握、管理流程全面打通、职责资源全面激活、治理工作全面落实,使基层治理工作从静态、分散、低效向鲜活、集约、高效转化。
网格员通过“钉钉”APP将发现的问题或处置的事件,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形式直接上传到监督指挥中心,
网格员可以用手机将发现的问题或处置的事件,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形式直接上传到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事件上报、处置、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还可将辖区内的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的走访巡查记录上报到监督平台,为平台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鲜活数据。联勤指挥中心可以利用系统及时受理分拨事件,对全辖区工作进行调度和督导,明确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配合考核制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广大市民则可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