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吴吉
为切身感悟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的深刻变化,7月6日至7月11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影传薪火,共振燎原”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粤东革命老区苏区汕尾市海陆丰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技能特长,通过走访参观、采访体验、调查研究等,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现粤东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变化。
实践团来到海丰县红宫红场旧址
重走红色征途感受历史伟力
“如果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怎会有今天壮丽锦绣的山河;如果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怎会有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海丰县红宫红场的彭湃烈士纪念广场中央,先后响起实践队队员嘹亮的声音。他们咏唱经典歌曲,向革命先辈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附城镇鹿境乡新山村的村民广场,实践队队员为大家讲述那段革命岁月的故事。不少游客和村民驻足停留,听着革命先驱们的光辉事迹,看着当年游击队员们战斗、生活过的真实环境,近距离感受红色历史文化的影响。
此外,实践队还来到彭湃故居,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也向改革开放以来投身海陆丰革命老区建设的先辈致以敬意。对革命历史的学习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何为“知来路、明去处”,心怀历史之火,才能更好地珍惜当下、把握将来,走好未来复兴之路。
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参观学习彭湃烈士的革命事迹
活化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老区振兴展新貌,乡村蝶变满目新。为了更好地了解新时期以来海陆丰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队队员先后到海丰红色文化街、附城镇鹿境乡、彭湃故居周边等多个地方,以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一系列关于“红色基因激活+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状况的调查活动,并将调研数据、访谈实录、所得成果总结成调研报告,因地制宜地探索出新颖的文化传播方式,助力讲好革命老区故事。
实践队与新山村委书记、老党员等相关人士展开座谈并积极交流,了解新山村文化品牌打造的基本情况,并实地走访红色文化长街、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文化馆、非遗展示馆、生态观光景区等新山村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性图景。深入基层乡村、了解社情民意,实地进行老区振兴蝶变模式的探索,获取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并拍摄完成了《红色绿色古色,绘就老区振兴新色!》的相关宣传短片。
实践团队员在新山村实地调研
红色基因融根铸魂盘活非遗传承
千古文化留遗韵,古艺匠心续传承。“潮人最尚纸影……舞蹈应节,较之傀儡更觉幽雅可观”,陆丰皮影戏自古就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如今,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融入海陆丰红色文化基因,新编《海陆丰女子粉枪队》等一批革命题材皮影剧目。承接文脉,面向未来,利用海陆丰地区深厚的资源,对传统皮影戏进行创新的艺术表达,盘活非遗传承。
陆丰皮影戏剧团正在排练皮影戏剧目《女子粉枪队》
实践队赴陆丰皮影戏基地大厦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参观了解传统影人制作工艺、陆丰皮影戏唱腔、现代灯光舞美等非遗传承的现实情况;此外,队员们还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深入了解学习皮影戏民俗的传承过程。
一个个非遗项目背后充满工匠精神的故事在文物的展示中深入人心。围绕“红色传承,科技创新加持,焕发非遗活力”这一主题,实践队队员们还与陆丰皮影戏团团长、有着家族手艺传承的手艺人进行深度对话,详细探讨在皮影戏的创作过程中加入“机器人”等科创元素的可行性。
队员们对此次学习都表示颇有感触,“我非常期待我所学的机器人专业技术也可以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作用,留住文化印记,描绘独属于我们民族的画卷。”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团队员李翠威由衷地感慨道。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