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广东汕尾城区约27公里的地方有个东尾村。村口有个半月型池塘,这是村子的风水塘,一般建在祠堂的前面。客家人普遍认为风水塘既能养人又能蓄财。
村子的青龙位和白虎位分别是一口古井,井口为方的叫日泉井,井口为圆的叫月泉井。两口井大约在明末的时候就有了。说来也怪,这两口井十分神奇,从不干涸,遇到汛期也从不外溢,村里的人都觉得是祖先保佑,十分珍惜。就算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也将井口封存,加以保护。
村子大约是在宋代的时候建的,具体历史无法考究。
过了半月型池塘,是一个院墙,推开门,错落有致地建着许多相似的闽南风格建筑,沿着陈氏祖祠,串联起一个个胡同和巷子。
这些建筑都差不多的高度,红砖白石双坡曲,就像时光被密封停留在这里。
单从欣赏的角度看,层次分明的屋脊是摄影家最喜欢的古风。
不过,历史的痕迹亦落在这里,有一些断檐残壁被刻意保留。
在遮浪街道管辖的范围里,东尾村是一个很重要的村子。除了它悠长的历史,近代史更被人们铭记。
年,东尾村成立了农会,会员达到了60多人。年,汕尾海丰县成立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时候,东尾村又成立了赤卫队,与农会一起,开展减租抗租、与海匪斗争以及抗日等一系列活动。
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一系列英雄的事迹,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流传了下来。村里青史留名的烈士大约有10多位。
在村民的记忆中,还保留着许多年前的事件。例如人们还记得年,离村不远的遮浪海突然来了一艘船,讲着普通话,有男有女,竟然是南昌起义的官兵。东尾村的村民掩护了他们乘船前往香港。
村里的建筑还保留着海匪投降的地点,以及用计谋诱抓日本兵的地方。每一个故事都列举着东尾村民的英勇壮举。
这也是东尾村民虽然贫困但依然深感自豪之处。
村里有一幢建筑很了不起,曾经是赤卫队办公过的地方。房屋有两间,中间的墙壁上留着一些圆圆的洞洞,外面有一堵墙上也留着一些圆洞洞,能够从内应对敌方的进攻。
外墙留有射击孔很好理解,中间的墙为什么也要留射击孔?据说是为了提高传递枪支弹药的速度,人们直接从洞里传递给里间的人就好,能够提升不少作战效率。
岁月如梭。
村子已经旧貌换新颜,残墙断壁也已被修复,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东尾村的先民以及发生在这片热血土地上的英雄事迹,人们在房子的墙壁上画了很多那个时期的宣传画。只要走进这座村子,它们便会向你娓娓道来。
和平时期,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东尾村也慢慢富裕了起来。人们在享受这个和平盛世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些保卫东尾村,甚至于保卫国家的英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