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旅赋能山水打造冬养汕尾
TUhjnbcbe - 2025/5/10 19:0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 http://www.mvdtj.com/


  “这是一座多彩的滨海城市,有无垠的蓝色海洋、英雄的红色土地、纯美的绿水青山……”今年3月,“多彩汕尾3天自驾之旅”线路荣登中国最受欢迎十大自驾路线第四名,活动主办方如此评价。


  近年来,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称“市文广旅体局”)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整合优化文旅体资源,聚力“冬养汕尾”品牌建设,全力以赴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汕尾市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撰文:陈欣欣


  旅游篇


  打造中国滨海休闲旅游


  最佳目的地


  接待游客.81万人次,相较去年增长51.31%,旅游综合收入超8.67亿元,相较去年增长61.53%……这是今年“十一”假期,汕尾市的旅游“成绩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汕尾旅游市场非但不低迷,还在美团App榜单中,位列今年国庆假期期间人们意向出游增速最快的新兴小众城市之首。亮眼的数字、靠前的排名,无不显示出汕尾旅游乘势而上、加速崛起的态势。


  去年以来,市文广旅体局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引,在全面普查旅游资源基础上编制了《汕尾市文旅“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力以赴绘好大蓝图、建设大景区、推进大项目、完善大平台、优化大服务、开展大营销,着力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安全+智慧”一体化旅游配套服务体系。


  为打造“冬养汕尾”品牌,汕尾主打“冬养汕尾候鸟游”“22.5°蓝色海湾休闲游”等产品,与多家媒体合作组织了全国知名旅游大咖推介汕尾、全国百家旅行社走进汕尾采风踩线、“汕尾十佳旅游手信”评选等活动,并携手全国旅游平台和旅行社开展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积极参加大型旅游推介会、文旅博览会,选定长沙、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作为对外推广目的地,全面加强宣传营销力度。


  随着“冬养汕尾”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今年以来,汕尾成功引进陆丰市金厢镇食品站民宿项目、北海凯洋科技海洋生物提炼及研发项目、红海湾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基地项目等,并在第二届汕尾发展大会上与华侨城深东集团签约了总投资亿元的汕尾品清湖欢乐海岸项目,填补了汕尾市文旅龙头企业空白,拉开了打造环品清湖5A级景区的序幕。


  文化篇


  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之乡”品牌


  “好久没看过这样精彩的戏了,即使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咱汕尾的戏曲文化也从未过时!”市民何小姐在善美广场观看完白字戏《公烛》后自豪地说。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善美广场都会举办“活力品清湖百姓大舞台”活动,通过多形式、接地气的文艺表演,充分展示汕尾独特文化艺术,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文化福利”。


  聚焦以文惠民,市文广旅体局正加快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工作,以及3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工程,预计年底可建成5个粤书吧和3个基层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


  基层文化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的同时,汕尾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也在持续发力。


  为加强稀有剧种的传承与保护,汕尾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戏剧之乡”品牌,成为全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制定《汕尾市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办法》,对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皮影戏等稀有剧种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规范;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组织稀有剧种剧团开展线上精品剧目和优秀传统剧目展播。年广东省“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主会场活动设在汕尾,进一步擦亮了汕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品牌。


  为促进文物保护工作,汕尾积极推进各级文物修缮工程,完成了红宫红场旧址——红台修缮工程,启动了红海湾田墘红楼修缮工程和红楼周围公共服务设施工程,接连举办了“海陬遗珍——汕尾沿海地带考古工作成果展”等多个展览,并联合中国人寿财险汕尾中支公司为全市74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上保险”。


  此外,汕尾还将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旅游发展全过程,让丰富的特色文化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雄浑古朴的正字戏、威武雄壮的英歌舞、富于变化的滚地金龙、婉转悠扬的渔歌……在陆丰市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丰富的非遗项目形成了另一道独特风景。


  随着汕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加快建设,汕尾提出打造民宿4.0版本,提出“文宿”这一新概念,结合独特的乡愁文化、华侨文化、滨海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发展民宿经济,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助推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4月以来,汕尾各县(市、区)相继召开民宿文宿招商大会,现场签约项目62个,投资额达.12亿元。


  体育篇


  建立青少年体育人才储备库


  年,配套村(社区)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被列入汕尾市人民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全市个行政村(社区)体育建设器材配建工作顺利完成。如今,汕尾新建市体育中心即将完工,全民健身路径超额完成时序任务,“粤省事·汕尾版”在全省率先上线了“体育场馆查询”功能,市民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查找、预订离家最近、最适合自己的体育场馆。


  健身设施逐渐完善,体育赛事也日益丰富。10月31日,汕尾组织举办了第二届运动会,设有竞技组、市直机关组、县区群众组,以更多元的项目设计、更丰富的参与形式、更贴心的赛事服务,吸引了57个代表团、超0人参加。


  全民健身热潮下,市文广旅体局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运动员倾斜,努力提高科学训练水平,依托全市5所省传统项目学校、5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所足球训练基地和棋类、网球、跆拳道等协会,利用课余或寒暑假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班,着力培养全市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及体育技能,带动引导一批参与日常健身的青少年加入专业训练,建立起青少年体育人才储备库。


  今年,汕尾传统优势项目帆船帆板、皮划艇以及新组建的青少年足球、手球、篮球等项目异军突起、获奖无数,陆丰市、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5个单位和李旭光等3位个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称号。


  多名身着各色骑行服的车手沿品清湖畔骑行,0余名马拉松爱好者在黄羌林场领略奔跑在山岭、丛林、溪流间的酣畅淋漓,近名帆船帆板健儿在品清湖面扬帆逐浪……近年来,(第三届)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汕尾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万人行暨黄羌林场运动小镇首届山地半程马拉松赛、年广东省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等赛事接连在汕尾举办,点燃了这座滨海城市的激情与活力。


  “体育+旅游”的叠加效应为汕尾旅游的整体吸引力不断加码。汕尾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每逢赛事举办的周末,酒店入住率都会比平常提升40%左右。”某酒店负责人坦言,疫情让酒店受到不小的冲击,如今国内游回温,一系列赛事的成功举办让当地餐饮、住宿业得以“回血”。


  如今的汕尾正在打造中国滨海旅游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奋进之路上步履铿锵。未来,汕尾将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红、蓝、绿、古、特”文化及环境资源优势,推出更多高质量文旅产品,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汕尾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加快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贡献文旅力量。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旅赋能山水打造冬养汕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