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外圩商人在汕尾经商的已达百余家,其中较大的商号还在汕尾圩及汕头、香港、广州、泉州、上海等地设置电台,联庄经营,这时的汕尾已有1万多人口(含渔民),其财*收入占了海丰全县的三分之二,被誉为“小香港”。
形成汕尾港的有三个重要城圩,汕尾圩、后径圩和坎下城。这三个城圩的历史文化,你又了解吗?
图/百度海丰吧
汕尾圩:
汕尾圩就是现在的汕尾三马路以下片,也就是汕尾大街以下片,安美妈祖及凤山妈祖区片也在其范围内。从15世纪到17纪的时间里,汕尾圩已经是在不断的随着*体换替及朝代的需要中而在无形中变成舟楫云屯,商旅雨集的汕尾小镇,至民国初汕尾大街区片全都以骑楼建筑风格作为居民房屋,其经济基础与人口正不断增加,这里的人经营各种生意为主,对外交流的水平相当高。
汕尾市区三马路。图/东岸杂志
后径圩:
后径圩形成于15世纪,虽然已经有一些部落的定居但这里还是多为荒墟,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后径圩定居,并传宗接代。大概在18世纪时期,受后径约的影响汕尾市区内的其它乡里也逐渐的诞生,形成十八乡片,但并不含汕尾圩片区,不过此时汕尾圩已经很繁荣。最开始形成投墟市场的是新楼乡,与后径约相邻,后来由于其聚集力不如后径,便不久就改设在后径约,现在的投市市场地点在“汕尾红海西路中段之首,华园小区旁的渔池周围”及“后径东旁一带”,所以后径乡大街便有“铺脚肚(其意思如今之商业街)”,华园小区侧是称为“门脚田”,是后径村的留城地。
汕尾后径社区一角。图/安信
坎下城:
坎下城位于汕尾城区城内村的明代坎下城遗址,是全国两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城池之一,也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处明代建筑。
城内东、南两门各建炮楼一座,在东南面布设火炮78门,城设垛口个,在城内驻兵防守,隶属陆丰碣石卫统辖,以维护汕尾沿海居民的安全。坎下城内原有三座庙宇,城隍庙、关帝君庙,孔子庙,都具有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特色。
坎下城遗址。图/东岸杂志
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