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缪斯的约会中山汕尾作协异地采风交流活动侧
TUhjnbcbe - 2021/9/14 8:40:00
白癜风的危害 http://m.39.net/pf/a_4591208.html

两地作家在华侨管理区进行书画创作。

9月15至17日,中山市作协和汕尾市作协联合举办的异地采风交流活动第一场在汕尾登场。

活动缘起于今年初,为响应省作协的号召,读书和创作并行,促进两地作家深入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地作家的文学互动,丰富两地作家的生活,中山市作家协会和汕尾市作家协会以读书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互相学习的交流活动。

今年5月中旬,中山、汕尾两地作协各推荐4本书给对方。交换共读的书目包括:中山《中国灯都》(长篇纪实)《一百年后 我凝视这村庄》(诗集)《不老的幸福》(散文集)《身后有一片芭蕉林》(小说集)。汕尾《鸟儿才听得懂》(小说集)《生命里的风景》(散文集)《岁月的皈依》(散文集)《一扇朝北的窗》(散文随笔)。今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两地作家共读8本书,分别写出评论。于9月中下旬两地互交评论文章。

9月15至17日,中山作协到汕尾采风、研讨作品;10月份,汕尾作家将到中山采风、研讨作品。

今年11月,两地评论作品及采风文章将整理、发表。

采风:变与不变

9月15日*昏,中山作协一行20人抵达汕尾。这次活动,中山市作协派出强大阵容,包括主席郑万里,副主席秦志怀、徐向东、*刚以及多位理事,基本上都是省以及省以上作协会员。他们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汕尾,随即兴趣盎然地观赏了凤山妈祖庙,站立在妈祖造像高台,鸟瞰城区新貌。中山作家徐秀玲赞叹:妈祖造像那么高大,看起来却那么婀娜飘逸,令人赞叹。晚饭后,客人们又前往善美广场,体验观澜栈道。

16日上午,中山作协一行来到海丰红宫红场,了解彭湃烈士领导的大革命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并参观了陆丰市金厢镇观音岭古官道、游览了碣石玄武山。16日午后,作家们乘着傍晚的凉风参观了东港公园,这是私人投资的一个大型园林式建筑,占地面积余亩,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财力的雄厚。当晚两地作协采风团齐聚侨区。侨区献上一场精心准备的印尼舞。侨区的前身为广东省陆丰华侨农场,创办于年,先后接收安置了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13个国家的归侨近2万人。充满异国风情的舞蹈是这一历史事实的印记。

17日上午,两地作协采风团首先来到奎池油柑山,漫山遍野、果实累累的油柑让作家们惊喜,大家一边采摘品尝,一边了解油柑山发展情况。接着,作家们往豪哥生态农业种养有限公司,也称百果园,年“汕尾文化之旅”曾经来过,如今搭上了大棚,并开发了忧遁草茶等新品种,一派生机。作家们边品尝印尼烧饼、虾片、越南春卷、菠萝干等,边开心地拍照。

随后,作家们前往鳗鱼山。该山岛瞰形如同一鳗鱼游来游去,还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国师夜观天象,发现南方有异像,可能要出反王。国师立即报予皇帝,皇帝听后大惊,命国师沿线索一直从京城追踪到鳗鱼山处,终于发现了“活鳗鱼地”,其地形如金龙、内藏*金,必须设法破掉其风水,方可保太平无忧。于是国师当即用黑狗血、公鸡血等物泼下鳗鱼头处(即鳗鱼山头,传说有两个眼),并组织兵力深挖数十米,斩断鳗鱼头。因为这个国师是个驼背,当地人俗语还有“腰龟道、杀鳗鱼”的说法。

汕尾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都给客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商报》原总编辑秦志怀曾经在汕尾日报社担任要闻部主任,这次可以说是故地重游。他说:我看到了汕尾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汕尾人民这种海量的襟怀,这种气质、这种豪爽、这种质朴,这样的东西依然如故,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变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到达汕尾的第一天,我们傍晚时分登上了凤山妈祖庙那个高台,鸟瞰汕尾市全景,我就发现变化太大了,变化太多了,我作为一个老汕尾人,都觉得认不出来了,很多地方都已经变化,超过我的想象,这种变化不仅仅在广东,我觉得在全国都是一个值得赞叹,值得大书特书的,造福于民的一个伟大工程。

研讨:鼓励与提高

16日下午,中山、汕尾两城作协在华侨管理区举行作品研讨会,主要研讨了中山市提供的四本书:《中国灯都》(长篇纪实)《一百年后 我凝视这村庄》(诗集)《不老的幸福》(散文集)《身后有一片芭蕉林》(小说集)。

汕尾日报社社长、汕尾作协主席王万然主持会议,他首先向客人介绍了我市的人文历史、发展变化,他说汕尾是个有传统、有创新、有神秘感的地方。接着向客人介绍了汕尾市作协的创作情况。

中山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山日报》原总编辑郑万里说:“评论是督促大家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现在网上信息泛滥变成了碎片、垃圾,人们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以中山日报这几年招聘的名牌大学生记者为例,还没有一个的水平是让我满意的。文字退步和少读书有关,读书会是应对这种状况的一种选择,是改变我们知识结构一种好的办法。”

与会作家认为,郑万里、陈恒才合著的《中国灯都》是珠三角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快速转型的生动写照,为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腾飞留下了“历史记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灯都》最先发表在《中国作家》杂志上,随后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全面梳理了古镇灯饰产业起源、聚集与发展的脉络,突出展现“特色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0年间,古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小镇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灯饰生产和销售基地,这是一个传奇。作品以其特有的文学方式为人们了解灯饰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全书有内涵、有高度、接地气,通过丰富的案例,平实的笔调,感人的故事,给予人们很多思考和启迪,堪称“反映中国社会变迁中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与会作家认为,《一百年后 我凝视这村庄》表达了作者*廉捷的故园情怀:一百年后,肉身已然消失,化为尘土,只有灵*仍在故乡的大地上游荡,凝望关照着这片热土。作为一个故乡的行游者,在看似冷淡的外表之下,我们感觉到了诗人那颗炽热而深情的心。诗集中,有许多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乡愁”特点。诗人借助一些恰如其分的意象,以一种高妙的叙述节奏把它“叙述”了出来,就显得颇有意义。因为他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

与会作家认为,于芝春的《不老的幸福》每篇作品篇幅不长,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青春,爱情,家庭,男人,女人,城市,和善,幸福……这些重大的母题,都在日常生活中点燃思想的光焰,照亮人间。作者写出了人之常情,淡语有致、浅语有味。这背后,是作者那看不见却自由跳动的“心”在支撑。她是以写诗的笔触来写散文的,白描功夫也很高超。

与会作家认为,杨昌祥的小说集《屋后有一片芭蕉林》,透过凝练结实的语言,在题材、主题与结构、语言等这内容与形式的两大层面,均有其独特个性和自觉追求,有其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熟练的艺术技巧。他应该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和发现生活的叙事者,通过对生活的积累和萃取,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虚构,写下一篇篇缀满灵气鲜活的文本,呈现给这个需要文学稀释浮躁的社会,并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切入心灵的美感。

作家们也就这四本书提了一些尚待提高的意见。

两夜三天的聚会虽短,却留下难忘的记忆。两地作家挥挥手说再见,期待十月份在中山再相逢。

汕尾日报记者:沈洛羊文/图

编辑:*浩洋

责编:贺燕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缪斯的约会中山汕尾作协异地采风交流活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