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坐骨神经痛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及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各有其指征,临床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坐骨神经痛:
多数情况下,坐骨神经痛可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目前对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有研究表明,比较坐骨神经痛的各种非手术形式的治疗方法,虽然难以找出一种临床上公认的有效疗法,但对治疗均提供了相对有价值的观点。
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休息、药物和物理治疗,可减轻消退神经水肿来控制疼痛。临床上常推荐卧床休息,在发病初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活动的频率和强度通常根据不适程度来进行约束管理,但长期卧床可造成坠积性肺炎、肌肉废用性萎缩、深静脉血栓及心脑血管疾病意外等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卧床时间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而定。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使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得到短期缓解,但难以确定其对坐骨神经痛长期的影响,有患者表示疼痛缓解并不明显。口服或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已被用于改善坐骨神经痛,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不良反应较多。有治疗指南建议,限制使用阿片类药物、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抗抑郁药(例如三环试剂)、肌肉松弛剂和止痛药等,但仍有少部分资料支持其作用。在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对疼痛的缓解也是有限的。
除药物的非手术方法,即使在远程治疗效果上尚无确切的效果,但其短期的治疗效果仍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方法包括牵引疗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针刀疗法、封闭疗法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又包括电疗法、紫外线疗法、红外线疗法等。各种方案及物理治疗的效果难以确定,尽管大多数的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但尚未证实任何一种方案的确切治疗效果。
2.手术治疗坐骨神经痛:
有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坐骨神经痛患者,约1/3的患者在两周内得到缓解,3/4的患者在3个月内得到缓解。然而,有研究报道,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多数患者更青睐手术,因为手术可更快地缓解疼痛。国外一项代表性研究表明,对坐骨神经痛发作6~12周的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组的患者恢复更快,疼痛缓解更明显,但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差异较小。该研究还显示,最初被分配到保守治疗的患者中,39%的患者在疼痛14周后需要手术,而在5年的随访研究中,7%的患者要求手术,可以得出结论,手术治疗能更快地缓解疼痛。
有典型坐骨神经痛症状者,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破裂局部存在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通过手术减压治疗效果较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坐骨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案也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其中,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方法在以往的临床中较常用,其优点在于手术视野开阔,患者突出的椎间盘显露清晰,可以直接将突出髓核切除,解除神经根压迫,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椎板切除后容易影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且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医源性椎管狭窄。而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对机体的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缺点是手术视野小、对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开窗式手术不会对患者的脊柱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中多采用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近年来,各种微创和经皮技术均积极地应用于治疗椎间盘破裂中。微创治疗由于对椎旁组织损伤较少,可更快、更好地缓解疼痛。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治疗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出血少、不易破坏脊柱稳定性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的新趋势,但微创技术的应用难度较高,需要术者拥有丰富的临床和手术经验,以及精湛的微创手术操作技能,并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各种微创手术的特点,能够严格选择其适应证。学习曲线陡峭,手术适应证把握不严格,操作不当等情况均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技术可完全解决坐骨神经痛,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来源:选自《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8(6):-.
戳原文,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