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田仔骂田公,田仔做到死,田公食白米。咚咚咚,田仔骂田公……”
这样的童谣是上世纪20年代广东海丰乡间流传的。如公鸡报晓,它在呼唤农夫醒来。有意思的是,童谣作者是海丰一地主家的少爷,26岁的彭湃。
他家庭是一个大地主,放弃优越的地位,放弃家庭的富有,放弃一切。
童谣写于年。那时,中国共产*在以主要精力领导工人运动同时,也派出力量发动农民运动。彭湃只身走进中国的乡村,走到了最广大的人群中间。
我们农民,是世界生产的主要阶级。人类生命的存在,完全是靠着我们辛苦造出来的米粒。我们的伟大和神圣,谁敢否认!可是,我们农民,几千百年来,世世代代,无日不在无智饥饿压迫的难关恶战苦斗以维残命!——《海丰总农会成立宣言》
因为目睹了农民的苦难和伟大,彭湃“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
彭湃认定中国就是农民为主。农民能够解放,一切都解放了。
四年后的年1月,彭湃写下著名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
又过了一年,彭湃领导了著名的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府,实行土地革命。这一年,彭湃31岁。
辛亥革命的元老廖仲恺有一句名言:“吾人其不欲国民革命成功则已,否则必先去干农民运动。”可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却是一位留洋归来的少爷,他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县城里掀起了一场革命。
海丰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广东省汕尾市西南部,背山面海,东晋时置县,取名海丰,意思是南海物丰。
海丰龙津河畔的这幢白色洋楼,是彭家的祖宅。年10月22日,彭湃就出生在这里。他原名彭汉育,因排行第四,人称四公子。
彭湃他也比较聪明,而且比较好学,他出生了,家业很兴旺。他的爷爷特封建,认为我这个孙子给我们家里带来的兴旺,所以给他的母亲讲,你要好好培养他,他可是我们家里的千里驹。
彭湃后来这样自述家况:“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
在这个家里,被寄予厚望的彭湃受到了良好教育。他7岁背诵古文,9岁给家里写春联,还擅长剪纸绘画。但10岁那年,彭湃的嫡母和父亲相继去世,生母承担了他全部养育之责。
他的生母叫周凤,家里很穷她是以妾的身份嫁给彭湃的父亲的,就生下了彭湃。
彭湃受母亲影响,生在富贵人家,却没有阔少爷的习气。他常和穷人家的孩子交往。母亲回忆——“说起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的故事便要大声痛骂,县里权贵人家的门口,连经过也不喜欢。”
但这位旧制度的叛逆者,面目却是驯良的、柔美的,脸上常常浮着笑意。和那个年代的许多革命者一样,彭湃的革命之路是由同情穷人开始的。
他特别同情穷人,特别那个讨饭的,乞丐来到他家里头,他叫家里人,马上拿饭给他吃。
看到人家租交了以后,米缸就是空的,所以说他感到不合理,想到自己不用劳动,吃的是大鱼大肉,穿的是绸缎。
虽然是大地主公子少爷,但是同农民有千丝万缕这么一个关系。
年,彭湃高小毕业考入县立海丰中学。彭湃是它第一批学生。这一年彭湃17岁。
辛亥革命后,学校教育新旧交替,海丰中学很快成为新学和旧学争夺的中心。但同情弱小、追求新知的彭湃,更倾向新学。他与同学发起一场“择师运动”,抵制只懂念经诵道、不关心民生疾苦的旧式教员,欢迎有新学识、新思想的老师来任教。
当时海丰有个著名的学者叫林晋亭,这个人他可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学者,他就给学生灌输新思想,就是说从学生开始,就引导他们